
與(yu) 我們(men) 的售前專(zhuan) 家
在線聊天
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密封技術研究所,成立於(yu) 一九七八年七月,是中國最早開展密封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成立40年來,中密以過硬的技術實力開創密封市場先河,大量填補了國內(nei) 的密封技術空白,為(wei) 我國密封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是目前國內(nei) 機械密封行業(ye) 唯一的A股上市(股票代碼:300470)公司。企業(ye) 入選2019年第一批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名單。
近年來,公司發展戰略主要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著手:1、圍繞主業(ye) 做大、做精、做強;2、利用平台優(you) 勢拓寬業(ye) 務範圍。公司堅持走高端精品路線,保持每年5%左右高強度研發投入,同時不斷外延並購,逐步推進國際化戰略,為(wei) 公司的持續快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公司的快速發展也給企業(ye) 內(nei) 部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如交期保證、產(chan) 供銷協同、成本管控、業(ye) 財一體(ti) 化等方麵管理及運作效率較低,這就給集團的戰略落地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如果說技術與(yu) 市場是中密控股的先發優(you) 勢,那麽(me) 信息係統如何支撐企業(ye) 的快速發展與(yu) 高效運營,就成了擺在中密麵前的一個(ge) 難題。
交期難以保證。公司近年在手訂單量逐漸飽滿,生產(chan) 持續滿負荷,但公司產(chan) 品的非標定製化特點決(jue) 定了中密難以采取批量生產(chan) 的生產(chan) 模式。為(wei) 保證產(chan) 品質量及可靠性,部分訂單交付時間往往不能滿足客戶需求。
產(chan) 供銷協同效率較低。根據產(chan) 品特點和銷售模式,公司實行“訂單生產(chan) 為(wei) 主,計劃生產(chan) 為(wei) 輔”的生產(chan) 模式。生產(chan) 特點主要是單件、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chan) 製造模式,在研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上,內(nei) 部協作效率不夠高,多工廠協同生產(chan) 上效率偏低,整個(ge) 研產(chan) 供銷體(ti) 係需進一步優(you) 化。
財務核算難度大。在財務核算上,目前公司銷售團隊按小組劃分獨立利潤中心,其他部門也按管理要求劃分若幹成本中心,發生的相關(guan) 費用與(yu) 成本既要按成本中心歸集,又需分配利潤中心進行利潤核算,核算難度非常大。
現有係統難以支撐業(ye) 務發展。目前集團公司發展節奏較快,公司間關(guan) 聯交易日漸增多,且業(ye) 務模式不斷調整,現有單體(ti) 財務、ERP軟件係統無法快速適應公司集團化管控戰略發展也是一大難點。
之前的舊係統已不能滿足中密控股發展的需要,經過多輪反複的選型論證,中密控股在綜合評估了國內(nei) 外包括SAP、金蝶、用友、鼎捷等多款ERP係統的基礎上,最終被強大的金蝶雲(yun) 平台打動,選定金蝶雲(yun) 星空,期望通過金蝶雲(yun) 星空的實施,建設中密控股“係統管理平台、研發創新平台、智能製造平台”三大平台為(wei) 核心的一體(ti) 化管理係統,共同打造智慧中密“123”,支撐中密控股未來5-10年的發展。
集團化運作,強化集團管控
借助金蝶雲(yun) 星空,中密控股建立起統一的集團數據中心,對集團的基礎資料控製策略進行規範,對物料、客戶、供應商、組織架構、BOM、工藝路線等數據,實行統一建立、依需分配;對會(hui) 計科目、會(hui) 計核算體(ti) 係、資產(chan) 政策、成本政策、報表樣式等財務政策,實行統一設定、集團共享,為(wei) 集團信息共享、業(ye) 務協同、集團數據分析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實現基礎資料的規範化和統一,降低部門間溝通成本及工作交流信息失真機率避免了很多因基礎資料不規範和錯誤導致的各種問題。
產(chan) 供銷協同一體(ti) 化提升整體(ti) 運營效率
“負責計劃、供應、生產(chan) 的同事每周都要開生產(chan) 調度會(hui) ,會(hui) 議內(nei) 容就是每周的協同調度,耗時耗力,溝通效果也不佳”負責計劃的同事說到,“根據產(chan) 品特點和銷售模式,公司實行“訂單生產(chan) 為(wei) 主,計劃生產(chan) 為(wei) 輔”的生產(chan) 模式。生產(chan) 特點主要是單件、小批量、多品種,苦於(yu) 沒有係統工具支撐,部門間協同及多工廠協同生產(chan) 效率偏低,整個(ge) 研產(chan) 供銷體(ti) 係需進一步優(you) 化。”信息總監鄧傑補充到。
圍繞著銷售訂單這個(ge) 核心,中密控股基於(yu) 金蝶雲(yun) 星空建立了完整的生產(chan) 、采購、倉(cang) 儲(chu) 、銷售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時延伸建立質量信息管控、生產(chan) 成本核算、設備台賬等業(ye) 務平台,實現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有效管控,幫助企業(ye) 進一步完善“訂單驅動業(ye) 務”的生產(chan) 組織模式,實現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管理,交期控製有了顯著提升。
多工廠協同:效率致勝
中密控股各個(ge) 工廠/車間存在內(nei) 部協同,因此,各個(ge) 工廠/車間存在內(nei) 部核算體(ti) 係下的“多工廠”協同生產(chan) 的需求,目前通過金蝶雲(yun) 星空多組織生產(chan) ,很好的實現了內(nei) 部的生產(chan) 協同。
通過金蝶雲(yun) 星空簡約的、多維度的組織間業(ye) 務關(guan) 係定義(yi) 與(yu) 隸屬關(guan) 係定義(yi) ,支持中密控股內(nei) 部各公司之間的協同作業(ye) ,尤其是上下級組織間的戰略協同以及業(ye) 務匯總,支持多工廠、多組織的一體(ti) 化集成應用。通過組織角色授權方式,靈活處理企業(ye) 內(nei) 部多組織下的用戶權限體(ti) 係,全麵提升中密控股內(nei) 部協同體(ti) 係效率。
精細化成本管理,打造公司核心競爭(zheng) 力
“以前算成本工作量極大,而且精細度也不夠。” 財務部成本會(hui) 計提到。
中密控股通過金蝶雲(yun) 星空全麵成本管理解決(jue) 方案,以作業(ye) 成本為(wei) 指導思想,與(yu) 生產(chan) 製造及供應鏈等各個(ge) 業(ye) 務係統緊密集成,快速準確完成生產(chan) 成本、運營成本的計算; 成本核算支持產(chan) 品級、訂單級、作業(ye) 級、全成本利潤分析,幫助中密控股更加準確地分析業(ye) 績,快速決(jue) 策。
業(ye) 務數據與(yu) 財務數據保持一致,憑證自動化率95%
在財務核算上,中密銷售團隊按小組劃分獨立利潤中心,其他部門也按管理要求劃分若幹成本中心,發生的相關(guan) 費用與(yu) 成本既要按成本中心歸集,又需分配利潤中心進行利潤核算,核算難度非常大。“每次領導要報表我們(men) 都要加班加點地整理數據,完全靠手工,工作量非常大”財務部業(ye) 務同事說道。
中密控股通過金蝶雲(yun) 星空ERP係統建設,實現了業(ye) 財一體(ti) 化管理。首先是工作效率的提高,財務人員數據的處理、會(hui) 計的核算等等環節都大大提升了人工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第二是實現數據和信息的共享,各個(ge) 部門能夠基於(yu) 各自需要直接獲取數據,免去了人工統計環節,且不同的統計口徑基於(yu) 統一的底層數據,也提升了數據的準確性,避免各方數據“打架”;第三是實現了流程的規範化和必要的內(nei) 部控製,能夠更加有效的規避疏漏和舞弊風險,也提高係統運行的準確性。
業(ye) 務與(yu) 流程實現了優(you) 化
通過項目的實施,梳理並優(you) 化了業(ye) 務流程,清理了20%以上的無效流程,例如工序檢驗過程中的無效審核,提升了公司整體(ti) 的運營效率與(yu) 流程效率。
產(chan) 供銷有效協同,交期得以保證
在產(chan) 供銷協同上,計劃部同事說到:“現在上了金蝶雲(yun) 星空之後,產(chan) 供銷各部門協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我們(men) 內(nei) 部的生產(chan) 運行效率提高了40%,減少了生產(chan) 與(yu) 庫存之間、工廠與(yu) 工廠之間、車間與(yu) 車間之間的溝通成本,整個(ge) 交期達標率也大大提升。”
實現了精細化成本核算
“上了星空之後,工序級別的生產(chan) 執行,為(wei) 成本核算的精細化奠定了基礎,成本核算的精度提高了20%以上!並且以前5天的成本核算工作,現在隻需要一天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財務部成本會(hui) 計說到。
憑證自動化率大大提升
以前大量的財務憑證需要財務人員手工做,現在實現業(ye) 財一體(ti) 化之後,憑證自動化率達到95%以上,大大減少財務人員工作量,讓財務人員有更多精力參與(yu) 到企業(ye) 管理中,發揮更大價(jia) 值。
IT係統支撐公司未來發展
“利用金蝶的信息化係統,去規範基礎物料、規範業(ye) 務流程、規範決(jue) 策分析,我們(men) 確實看到了庫存積壓的情況在減輕,生產(chan) 執行的效率,尤其是不同工廠車間的協同,金蝶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決(jue) 方案。這次項目也為(wei) 公司未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中密控股信息總監鄧傑指出。
中密以單體(ti) 組織的生產(chan) 管理向多工廠協同的集團製造運營體(ti) 係轉型,以集團的視角,統一梳理物料體(ti) 係、BOM結構、生產(chan) 工藝與(yu) 工廠分工,實現智能製造的精細化管理體(ti) 係建設。通過金蝶雲(yun) 星空EBC,助推中密的運營轉型。
站在多元化、國際化的視角,中密控股開始為(wei) 客戶量身定製不同設備、不同運行工況下的機械密封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的業(ye) 務;從(cong) 產(chan) 品供應模式向產(chan) 品+服務的模式進行轉型,進一步擴展了市場空間,加強了客戶黏性。
中密未來將圍繞主業(ye) 做精、做強、做大,同時利用平台優(you) 勢拓寬業(ye) 務範圍。基於(yu) 金蝶雲(yun) 星空平台,加快實施公司密封產(chan) 業(ye) 智能製造項目,進一步提升產(chan) 品品質,再用兩(liang) 到三年實現企業(ye) 智能化,支撐公司戰略與(yu) 模式轉型。
基於(yu) 金蝶雲(yun) 星空平台,中密覆蓋並管理大客戶2500+家,鏈接1100+家供應商,涉及10萬(wan) 多種物料的供應協同,重構了鏈接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的能力。
從(cong) 進銷存到生產(chan) 具體(ti) 執行到最終財務核算,形成一個(ge) 麵向員工內(nei) 部協作與(yu) 賦能的高效業(ye) 務執行係統平台,涉及4家組織,服務全國超1000+員工,金蝶雲(yun) 星空也成為(wei) 了員工賦能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