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yu) 我們(men) 的售前專(zhuan) 家
在線聊天
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交通集團”)於(yu) 2001年12月29日注冊(ce) 成立,是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要求,以原浙江省高等級公路投資有限公司為(wei) 主體(ti) ,吸納省交通廳其它4家企業(ye) 組建而成的一家省級交通類國有資產(chan) 營運機構。截至2020年底,集團資產(chan) 總額5951億(yi) 元、淨資產(chan) 1891億(yi) 元,擁有各級成員企業(ye) 322家,控股上市公司4家,員工總數4萬(wan) 餘(yu) 人;列2020中國企業(ye) 500強第139位。
隨著集團業(ye) 務不斷發展,亟需搭建統一的財務共享與(yu) 財務大數據分析平台,實現業(ye) 務全麵在線、自動及交易規範處理。浙江交通集團於(yu) 2020年7月在金蝶雲(yun) 蒼穹上構建財務共享服務平台,借助金蝶雲(yun) 蒼穹新技術力量,逐步完成降低財務處理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效率、加強集團風險管控、促進財務職能轉型、提升財務價(jia) 值支撐、實現業(ye) 財融合,以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新一輪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中致勝。
浙江交通集團數字化轉型顧問傅哲祥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麵臨(lin) 的困境及趨勢挑戰
新一輪工業(ye) 革命的興(xing) 起,雲(yun) 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xing) 技術的快速發展並融入到各行各業(ye) ,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wei) 實踐目標的企業(ye) 轉型升級征程已經開啟,麵對新的業(ye) 務形態、商業(ye) 模式以及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環境,企業(ye) 亟需轉變傳(chuan) 統的管理思維,借鑒成功的行業(ye) 數字化經驗,通過吸收新的數字化方法論,降低轉型升級過程麵臨(lin) 的阻力及失敗風險。
在當下企業(ye) 信息化發展背景下,企業(ye) 對數字化轉型的探索普遍存在(內(nei) 、外)兩(liang) 個(ge) 層麵的問題。
在內(nei) 部層麵,隨著企業(ye) 規模擴大,業(ye) 態豐(feng) 富,控製手段、管理效率、預見未來的難度愈來愈大,相反業(ye) 務與(yu) 業(ye) 務、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企業(ye) 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愈來愈複雜。麵臨(lin) 著三大難題:一是管理、控製、洞察的方法(受傳(chuan) 統理念、傳(chuan) 統環境的影響)主觀、簡單;二是管理、控製、洞察所依賴的數據單一、失真、滯後;三是承載管理、控製、洞察的組織、交叉、複雜、低效。
在外部層麵,企業(ye) 的生存環境和底層商業(ye) 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包括八個(ge) 方麵:一是商品,從(cong) 短缺到過剩;二是資源,從(cong) 供給到需求,過去企業(ye) 將實物商品或生產(chan) 能力當做資源,未來“市場(客戶)需求”是資源;三是溝通,從(cong) “麵對麵”到網絡,技術使世界變得更平了;四是業(ye) 務,從(cong) “單一鏈”到跨界融合,從(cong) 而促使企業(ye) 從(cong) 聯結“上下遊”到構建業(ye) 務“生態”;五是會(hui) 計,從(cong) 靜態到動態,從(cong) 二維財務賬本到多維數字賬本;六是管理,從(cong) 封閉到開放,從(cong) “閉環”到“聯結”,從(cong) “端到端”到穿透“映射”(:即務作業(ye) 與(yu) 業(ye) 務作業(ye) 動態協同、財務邏輯與(yu) 業(ye) 務邏輯動態映射、財務規則與(yu) 業(ye) 務規則動態融合、財務數據與(yu) 業(ye) 務數據動態聯結、財務係統與(yu) 業(ye) 務係統動態耦合);七是組織,從(cong) 層級式的、以“專(zhuan) 業(ye) ”為(wei) 核心的“分人、分崗、分利”組織框架轉向以“業(ye) 務生態”和“協同”為(wei) 目標的“扁平化”“合成團隊”結構;八是財務數字:從(cong) “貨幣”到“鏡像”,通過將“業(ye) 務邏輯”轉換為(wei) “作業(ye) 規則(協議)”並模型化,嵌入係統,讓係統自動還原業(ye) 務的最佳運行軌跡,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wei) 幹預。
數字化的本質是聯係、溝通、透明、分享以及集體(ti) 行動。而數字化的價(jia) 值在於(yu) 改變企業(ye) 原有的業(ye) 務模式、運行機製,實現資源高效配置,進而重塑企業(ye) 的管理理念、組織架構、治理方法與(yu) 權利分配。所以,它需要企業(ye) 對傳(chuan) 統業(ye) 務架構、治理體(ti) 係及組織架構進行自我革命。這不僅(jin) 需要企業(ye) 具備打破傳(chuan) 統業(ye) 務架構、管理體(ti) 係以及組織架構的魄力和決(jue) 心,更要不畏失敗的擔當和勇氣。
如何實現數字化突破並達成轉型目標
如何更高效地推進數字化轉型,降低推進過程麵臨(lin) 的阻力,以及避開轉型過程可能出現的誤區?這是當下很多企業(ye) 普遍高度關(guan) 注的話題。對此,以40多年的財務信息化經驗給企業(ye) 提供三點建議:
第一,對任何一家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都是一個(ge) 全新的征程,與(yu) 工業(ye) 化時代的“研、產(chan) 、供、銷”閉環管理模式、方法、技術有著本質區別。這要求企業(ye) 管理者轉變思維、觀念,多從(cong) 行業(ye) 相關(guan) 性、業(ye) 務連續性與(yu) 數字化轉型、內(nei) 外信息鏈接中吸收知識,重構知識體(ti) 係與(yu) 提升認知能力。第二,企業(ye) 數字化建設必須先弄清楚自身的方向和需求,厘清業(ye) 務與(yu) 業(ye) 務、業(ye) 務內(nei) 部與(yu) 外部的“相關(guan) 性”,為(wei) 此必須開展“業(ye) 務”的頂層設計,通過構建業(ye) 務架構厘清“業(ye) 務相關(guan) 性”,從(cong) 業(ye) 務相關(guan) 性中建立“業(ye) 務臨(lin) 界值(閾值)”;從(cong) 業(ye) 務臨(lin) 界值(閾值)築起企業(ye) 的應用架構(規則和指標體(ti) 係);從(cong) 應用架構梳理數據架構(包括:標簽、數字、標準、模型)。第三,在“業(ye) 務”頂層設計時,務必遵循“二八法則”,即80%的工作必須由企業(ye) 自己完成——即企業(ye) 的業(ye) 務架構、應用架構、數字架構,剩下的20%(技術架構)由企業(ye) 與(yu) 技術廠商協同完成。
這很好理解,企業(ye) 麵臨(lin) 的痛點隻有企業(ye) 自身最清楚,但他們(men) 可能很難清楚地表達需求,即便能完整地表達,這個(ge) 需求還需要讓技術部門理解。否則就難以轉換為(wei) 係統後台代碼。比如某業(ye) 務部門提出一個(ge) 係統資金需求,列了一串指標給技術部門,為(wei) 支撐起業(ye) 務需求,技術部門必須弄清楚數據源在哪?數據標準是什麽(me) ?如何獲取?如果僅(jin) 僅(jin) 是通過EXCEL表格導出,那麽(me) 因為(wei) 數據標準差異、獲取時間滯後,該係統即便建成,其客觀性、及時性、一致性、完整性也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再比如,業(ye) 務人員要為(wei) 某項業(ye) 務設定“紅綠燈”預警功能(從(cong) 單純的技術角度,已非常成熟),但對技術人員而言,要實現這一業(ye) 務功能必須考慮預警的“數據”是什麽(me) ?“閾值”是多少?數據從(cong) 哪裏來?由哪些指標構成?各指標間的關(guan) 係是什麽(me) 等等。這些隻能來源於(yu) 企業(ye) 業(ye) 務實踐,所以它必須由企業(ye) 自身來完成。
換言之,數字化應用落地是需要技術和業(ye) 務深度融合的,這是前提。然而“需求”以及“需求之間的關(guan) 係”應當由企業(ye) 自己明確,而技術可以借助專(zhuan) 業(ye) IT廠商實現。隻有業(ye) 務需求和IT技術雙方達成共識,數字化應用係統建設才能真正落地。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浙江交通集團與(yu) 金蝶的合作堪稱行業(ye) 標杆。當初,浙江交通集團在決(jue) 定推進數字化轉型時,就是將財務共享作為(wei)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一個(ge) 起點,通過財務共享建設倒逼集團數字化轉型。但現在看來,還是有不少挑戰。但通過浙江交通集團財務數字化實踐表明,金蝶雲(yun) 蒼穹(即拆分後的金蝶雲(yun) ·星瀚)可算是時下國內(nei) 能夠應用於(yu) 業(ye) 務實踐比較理想的數字化平台之一。
目前,浙江交通集團使用了蒼穹雲(yun) 平台30個(ge) 雲(yun) 服務中的11個(ge) ,占36%;其中,11個(ge) 雲(yun) 服務共有60項功能,浙江交通集團使用了52個(ge) ,占了87%。這隻是產(chan) 品方麵,在人才和資源配備方麵,為(wei) 了支撐浙江交通集團以財務共享倒逼數字化轉型的戰略,保證財務數字化的落地質量,金蝶不僅(jin) 派駐大量技術人員參與(yu) 到項目中來,深入企業(ye) 內(nei) 部了解業(ye) 務需求,針對我們(men) 在實施過程中任提出的具體(ti) 想法,都能第一時間快速響應,並一起麵對困難和商討解決(jue) 方案,雙方團隊基本實現了無縫對接。
浙江交通集團可以與(yu) 業(ye) 界同行分享一個(ge) 比較關(guan) 鍵的數字化實踐經驗,即是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不能過度依賴軟件商和谘詢服務機構。因為(wei) 隨著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特別是智能工廠的實施推進,每家企業(ye) 的業(ye) 務現狀和需求都不一樣,可謂千人千麵。作為(wei) 企業(ye) ,傳(chuan) 統的業(ye) 務(管理)人員尚無足夠的能力從(cong) “技術的角度”看待業(ye) 務需求;同樣,作為(wei) 谘詢服務機構和軟件商,技術人員也很難從(cong) “業(ye) 務需求”的層麵去深挖技術,這很容易致雙方在理解上出現偏差。
正因如此,才需要有更多的IT廠商,願意長時間深入企業(ye) 現場了解業(ye) 務需求,並為(wei) 此投入超出短期業(ye) 務回報的人力、技術和資源去配合。隻有讓技術人員更懂業(ye) 務,業(ye) 務人員理解技術,才可能讓企業(ye) 、乃至整個(ge) 社會(hui) 的數字化向更深層次發展。
技術與(yu) 業(ye) 務深度融合推動數字化行穩致遠
如果軟件技術廠商不能就某一問題與(yu) 企業(ye) 達成共識,那麽(me) 就不可能建成滿足企業(ye) 需求的智能係統,隻有業(ye) 務與(yu) 技術達成了一致,數字化應用落地才有可能。
換言之,要讓企業(ye) 數字化行穩致遠,在更大範圍內(nei) 讓業(ye) 務與(yu) 技術達成一致,最重要的就是讓技術人員更懂業(ye) 務,業(ye) 務人員能理解技術。這就像當下企業(ye) 關(guan) 注IT與(yu) OT融合一樣,隻有讓IT人員更懂生產(chan) 業(ye) 務場景,才可能推動IT管理業(ye) 務與(yu) OT生產(chan) 業(ye) 務的對接,為(wei) 未來的智能工廠實施打下基礎。這依賴IT廠商能理解不同行業(ye) 的OT業(ye) 務需求,並通過技術手段簡化工業(ye) 係統的構建實施。
隨著金蝶對浙江交通集團業(ye) 務需求理解不斷深入,以及雙方合作的不斷深化,浙江交通集團也對金蝶提出了新的需求。這個(ge) 過程是從(cong) “毛坯房”向“精裝房”的需求進化。現在市麵上軟件技術廠商提供的大多是“毛坯房”,你要使用,必須進行精裝修。這就意味著企業(ye) 需要對業(ye) 務架構、內(nei) 外關(guan) 係以及業(ye) 務間的相關(guan) 性進行重新梳理,使數據結構化,讓數字真正產(chan) 生價(jia) 值,如此才能為(wei) 企業(ye) 賦能。
作為(wei) 浙江交通集團多年的軟件技術提供方,金蝶對浙江交通集團的業(ye) 務理解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且基本形了共同的理念。希望在此基礎上,金蝶能及時總結不同場景的需求特點,比如零售企業(ye) 的應收賬款、基礎設施企業(ye) 應收賬款、物流大宗貿易企業(ye) 應收賬款的屬性、特征、差異,然後通過技術把這些行業(ye) 知識以數字化的形式儲(chu) 存起來,為(wei) 將來造出“精裝修”軟件奠定基礎,則能夠更深程度為(wei) 浙江交通集團甚至其他相關(guan) 行業(ye) 企業(ye) 數字化賦能。
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把數字化技術真正的應用於(yu) 企業(ye) 管理的實踐中,指導企業(ye) 朝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希望金蝶以與(yu) 浙江交通集團的合作為(wei) 契機,一方麵通過技術與(yu) 業(ye) 務的深化融合助推浙江交通集團數字化轉型走向深水區,另一方麵積極探索從(cong) “毛坯房”向“精裝房”的軟件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徑,借蒼穹之力提升企業(ye) 數字化戰鬥力,為(wei) 更廣泛的行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
注:
2021年5月金蝶發布的“金蝶雲(yun) ·星瀚”平台,前身為(wei) 金蝶雲(yun) ·蒼彎SaaS雲(yun) 服務,其功能涵蓋財務雲(yun) 、人力雲(yun) 、供應鏈雲(yun) 、采購雲(yun) 、營銷雲(yun) 、製造雲(yun) 等在內(nei) 的企業(ye) 核心業(ye) 務應用。在客戶與(yu) 生態夥(huo) 伴的共同協同下,經過3年的“打磨”迭代,已經得到華為(wei) 、海信、浙江交通集團、雲(yun) 南中煙、順豐(feng) 、國家電投、河北鋼鐵、溫氏股份等超過400家大企業(ye) 的管理實踐應用。未來,金蝶雲(yun) 星瀚將繼續發揮蒼穹PaaS平台的技術優(you) 勢,聚焦大企業(ye) SaaS解決(jue) 方案,將金蝶逾20年大企業(ye) 管理經驗、解決(jue) 方案、行業(ye) 實踐、業(ye) 務模型沉澱封裝,為(wei) 大企業(ye) 提供成高性能高可靠的、全球化的、體(ti) 驗良好的覆蓋產(chan) 業(ye) 鏈生態夥(huo) 伴的企業(ye) 業(ye) 務能力,實現從(cong) ERP到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