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的三力模型:知識、創新、IT
2012/11/15
【導讀】知識經濟的三力模型:知識、創新、IT
中國製造最近有點“煩”。一邊是美國在鼓動高端製造企業(ye) 搬回美國去,一邊是印尼說中國的人力越來越貴,印尼會(hui) 開出最優(you) 惠的政策,請日本的製造企業(ye) 轉移到印尼去。兩(liang) 方施壓下,中國製造的出路在何方?
11月4號,在金蝶“2012中國管理·全球論壇”之製造業(ye) 轉型管理沙龍上,e-works的總編黃培博士將一個(ge) 難解的問題拋給了“微笑曲線”的創造者——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施振榮對未來的預期,可以說給了中國製造一顆定心丸。
施振榮表示,今後的三五十年,中國將會(hui) 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ti) 。雖然從(cong) 目前來看,美國掌握了像柔性電子、3D印刷等先進製造技術,但這是初期技術,當最後技術成熟的時候,真正領先的會(hui) 是誰尚不可知。因為(wei) 所有的技術都要靠規模、靠大量的應用才有資源繼續投資,才能讓技術不斷發展。“很多技術是美國發明的,比如電腦,但是再過二三十年呢?肯定有人會(hui) 說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wei) 30年之後,電腦品牌全都是華人的了。”
市場是製造創新的龍頭
“製造”是整個(ge) 經濟發展的源頭。現在最重要的,從(cong) 微笑曲線來講,就是微笑曲線的兩(liang) 端——“研發”和“品牌”。一方麵是“製造”承載了多少價(jia) 值,比如有多少技術研究、有多少專(zhuan) 利、有多少客戶需要。將有創造價(jia) 值的研發成果融入到產(chan) 品中,再加上設計,這時做出的產(chan) 品就有了價(jia) 值。另一方麵,是通過通路提供服務,客戶滿意以後,產(chan) 品上麵貼了牌子,就產(chan) 生了附加價(jia) 值。
如果要做到世界級的製造,施振榮認為(wei) 除了需要上規模,還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工夫做品牌營銷。製造是基礎,但同時要積極地往曲線兩(liang) 端來做投入。隻要投入時間,慢慢有了規模,上了一定的量,有了市場的需求,自然就會(hui) 不斷萌生創新的力量,因為(wei) 市場就是創新的龍頭。
施振榮談到,社會(hui) 正在向知識經濟發展,整個(ge) 經濟活動裏麵,知識的含量越來越多。知識經濟有三個(ge) 很基本的元素,第一個(ge) 元素就是各行各業(ye) 不同的知識資本,隔行如隔山;第二個(ge) 是創新的能力,因為(wei) 大家都會(hui) 這個(ge) 知識的時候,這個(ge) 知識就不值錢了,所以要在某個(ge) 領域不斷的創新知識才能不斷地賺錢;第三個(ge) 就是IT的應用,也就是知識要複製,要讓知識能夠產(chan) 生價(jia) 值。知識必須通過IT實現快速的複製,所以IT是企業(ye) 經營管理的基礎建設。談到如何利用IT複製經營知識,施振榮在聽完金蝶PLM總架構師姚文兵的演講後認為(wei) ,利用PLM軟件支持產(chan) 品整個(ge) 生命周期是非常好的信息化理念。
此外,施振榮還指出,經營企業(ye) 應該專(zhuan) 注於(yu) 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經營知識,這個(ge) 知識應該是整個(ge) 價(jia) 值鏈所有的經營知識。“剛才我聽到的金蝶K/3 Cloud,它基於(yu) PaaS的協同開發雲(yun) 平台,把所有的資源都融合在這個(ge) 平台上,打造了一個(ge) 金蝶、客戶、夥(huo) 伴的生態圈,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經營模式。競爭(zheng) 力是全麵性的,企業(ye) 不能自己發展的東(dong) 西就應該盡量借助能借助的所有資源。我的一本書(shu) 《微笑走出你的路》裏麵有一句話很重要,‘再強也強不過最弱的一環’,國內(nei) 叫短板理論,現在通過供應鏈有效協同,我們(men) 可以把最弱的環節外包,把最強的環節做到更強。”
多元化的同時一定要堅持專(zhuan) 業(ye) 化
施振榮還就製造企業(ye) 關(guan) 心的“多元化”與(yu) “專(zhuan) 業(ye) 化”問題做了回答。他指出,企業(ye) 是否要多元化要看客觀環境,亞(ya) 洲的企業(ye) 都是多元化,包括日本、韓國、東(dong) 南亞(ya) 、台灣等。但美國企業(ye) 多元化的不多。比如傑克·韋爾奇在GE上任以後,把第一、第二的業(ye) 務都放棄了,他說還是要專(zhuan) 業(ye) ,因為(wei) 市場開放以後,隻能通過專(zhuan) 業(ye) 才能贏。
多元化的理由是因為(wei) 整個(ge) 經濟在發展的時候誰掌握資源誰就掌握機會(hui) 。在整個(ge) 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還不是很激烈的時候,“大”就是好。但是在現在這個(ge) 階段,大已經不見得是好了,尤其是信息爆炸以及選擇越來越多的時候,消費者在選產(chan) 品、選品牌,員工在選企業(ye) 。宏基算是在亞(ya) 洲第一個(ge) 走入多元化,但依然是集中在一個(ge) 產(chan) 業(ye) 以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裏麵的多元化。“我一直認為(wei) 競爭(zheng) 還是靠專(zhuan) 業(ye) ,以不斷提升你的核心競爭(zheng) 能力才能真正、長期贏”。
上一篇: 金蝶:小微企業(ye) 雲(yun) 管理軟件專(zhuan) 家
下一篇: 金蝶趙亮:內(nei) 控的落地比內(nei) 控製度更重要
4008-830-830
與(yu) 我們(men) 的售前專(zhuan) 家
在線聊天
掃碼對話徐少春
您好! 想了解金蝶雲(yun) 產(chan) 品或解決(jue) 方案嗎? 請點擊立即谘詢,我將為(wei) 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