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春破繭化蝶(上篇)
2002/06/28
金蝶:1993年8月由深圳愛普電腦技術有限公司與(yu) 外商合資成立,現為(wei) 國內(nei) 最有影響力的財務軟件和企業(ye) 管理軟件開發商之一。 徐少春:39歲,金蝶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中國金蝶總裁及本集團的創辦人。1983年取得中國東(dong) 南大學電腦科學學士學位,並於(yu) 1988年財政部科學研究所碩士畢業(ye) ,主修會(hui) 計電算化研究。 從(cong) 5000元起家,在不到10年內(nei) ,引進風險投資,順利完成收購兼並,並在香港上市……對於(yu) 徐少春來說,39歲,年紀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隻是出現在公眾(zhong) 麵前的這位國內(nei) 最有影響力的財務軟件和企業(ye) 管理軟件開發商之一的金蝶統帥,似乎比傳(chuan) 說中少了幾分意氣風發,而多了幾分沉穩與(yu) 執著。“金蝶的目標就是要比肩SAP。而在我們(men) 現在這個(ge) 年紀的人,是最可以為(wei) 國家做一點切實的事情的了!”說這話時的徐少春,十分動情。 “假如我當廠長……” 1983年,大學畢業(ye) 的徐少春被分配到武漢的一家工廠,和他同時報到的8個(ge) 人是工廠自文革後迎來的第一批大學生。在廠裏,徐少春因為(wei) 編製了一個(ge) 工資管理的小程序而頗得廠長的器重。不久,這個(ge) 最年輕的大學生又提出了“假如我當廠長,我會(hui) 如何如何來管理”的建議。在那樣一個(ge) 因循守舊的年代裏,徐少春的大膽自然招來了許多非議,被人視為(wei) 狂傲之徒。 也許從(cong) 那時起,在徐少春心裏就埋下了一顆種子,隻等春雷把它喚醒,春雨助它發芽。拂袖而去的青年懷著對國家部委和新專(zhuan) 業(ye) 的好奇心,如願以償(chang) ,考上財政部科研所財會(hui) 電算化的研究生,在後來他的一篇題為(wei) 《論我國會(hui) 計軟件的通用化、商品化和標準化》的文章裏,除了一些學術觀點外,他提出要大力提倡創辦會(hui) 計軟件公司。沒過多久,武漢某一工廠的一位總會(hui) 計師給徐少春來信,說很願意跟他創辦這樣的一個(ge) 會(hui) 計軟件公司。雖然當時沒有退學去辦公司的念頭,但心裏的那顆種子卻也活動了一下身子,伸了伸懶腰。 畢業(ye) 後徐少春被分配在山東(dong) 省稅務局工作,結果工作不到兩(liang) 個(ge) 月,他就感覺每天如坐針氈,度日如年。因為(wei) 有過在武漢工廠裏的沉重經曆,卻發現在稅務局工作,自己又一次不幸掉到了一種非常複雜的人際關(guan) 係圈裏,於(yu) 是,生性果決(jue) 的徐少春離開了山東(dong) 來到了深圳尋找機會(hui) 。 這些起初的經曆使得徐少春後來一直要致力營造一個(ge) 人際關(guan) 係非常簡單的公司——以做事為(wei) 目的,而不是整天去琢磨人。 最初的金蝶,開發、市場、銷售、服務所有環節都以徐少春為(wei) 核心,團結且目標明確。管理可以說是純人性化的,從(cong) 高層到中層到員工,簡單而直接,沒有太多製度可以遵循。沒有加班費,沒有怨言地加班;有崗位職責,但為(wei) 了做好一件事,分外的事情也都自覺地往自己身上攬。 徐少春是在深圳蛇口中華會(hui) 計師事務所工作了3年後,決(jue) 計辭職自己開公司的。那是1991年,全中國都在熟悉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而且深圳人在傳(chuan) 說小平同誌很快就要來深圳了,民間科技企業(ye) 開始蓬勃興(xing) 起。一直都在夢想有一天能做出大事來,而這時的徐少春仿佛已聽見了遠處那隆隆的春雷。 一開始,徐少春承包了一家電腦公司的軟件開發部,主要是為(wei) 一些單位開發財務軟件,兼做電腦貿易。1992年1月愛普公司的營業(ye) 執照正式頒發下來時,整個(ge) 公司隻有兩(liang) 個(ge) 人,唯一的員工是徐少春在蛇口做培訓時認識的學生,還有一位深圳大學的教授是他的投資人。所謂5000元起家的源頭也就在這裏。 1993年8月,徐少春與(yu) 一位美籍華人及蛇口社會(hui) 保險公司合資組建了一家公司,集私營、外資與(yu) 國營於(yu) 一體(ti) ,是一個(ge) 典型的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公司,徐少春當時對公司董事長說:“5年後,我一定要把公司變成一家集團化發展的企業(ye) 。” 5年後,1998年金蝶引入了IDG2000萬(wan) 人民幣的風險投資,金蝶開始逐步走上向國際化發展的道路。 此時,當年那句“假如我當廠長……”話猶在耳。 管理是企業(ye) 的生命 一般說來,公司在擴張過程中尤其是從(cong) 一個(ge) 階段向另一個(ge) 階段前進時,勢必要求一種與(yu) 之相適應的新的管理機製、管理規範、管理意識和管理流程,徐少春覺得這時企業(ye) 最大的風險不是來源於(yu) 外在環境如何惡劣,而是源於(yu) 企業(ye) 自身。人們(men) 常說,打敗自己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本身。企業(ye) 在擴張中經常有一種虛假的繁榮,常常蒙蔽了管理者自身,隻見繁榮,不見危機。 下篇
上一篇: 知識風暴吹來了什麽(me)
下一篇: 徐少春破繭化蝶(下篇)
4008-830-830
與(yu) 我們(men) 的售前專(zhuan) 家
在線聊天
掃碼對話徐少春
您好! 想了解金蝶雲(yun) 產(chan) 品或解決(jue) 方案嗎? 請點擊立即谘詢,我將為(wei) 您解答!